一、学院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数理专修科,2009年,物理系与电子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该学院。目前,学院教职工总数达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7人,拥有博士学位者58人,教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9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欧盟玛丽居里学者1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以及省“双创人才”近20人。
学院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成果显著,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涵盖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3个领域;设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学院曾获评“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院团委荣获省“基层团建示范点”“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物理系入选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1、深化学科内涵建设
在学院内涵建设方面,“物理学”一级学科连续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在“十三五”中期考核、期满验收及“十四五”中期考核中均获优秀等次。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物理学学科排名中位列第68名,为中国高水平学科,且是中国大学物理学科排名前50%中唯一一所“学院”高校;电子信息为校“十四五”重点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8%。
2、持续提升科研水平
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学院建有低维物理与光电技术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电磁感知与通信重点建设实验室、省光学感测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厅市级科研平台。近三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15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8项;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44项,市厅级及横向项目98项;18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
![]()
![]()
3、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政企共建淮阴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创新产业研究院并入驻淮安智慧谷;建有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信部“专精特新”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建设点、江苏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29项,其中国家级5项,包括全国双师型教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工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各1项。
![]()
![]()
4、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多个班级获市、校“周恩来班”和“周恩来班提名奖”。近五年,教师指导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295项,含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
![]()
![]()
![]()
5、不断提升高质量就业
2025年,学院462位毕业生展现强劲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升学成绩突出,60余名学子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140余名毕业生考取各地教师编制,入职南京、苏州、无锡等地中学;40余名毕业生凭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进入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
二、专业介绍
1、物理学(师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物理学(师范)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是江苏省培养物理学定向乡村教师的专业,位列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物理学专业排名(应用型)中居首。该专业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物理教师,毕业后可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
![]()
2、电子信息工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工信部专精特新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建设点专业,获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提名。专业围绕ICT人才需求,产教融合特色鲜明,毕业生可在ICT领域相关企业从事现代移动通信等岗位工作,也可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院办学时间最长的非师范专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面向现代ICT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近,也可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
4、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依托学校理工科基础与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突出,实验实践平台先进。专业聚焦新兴领域,培养具备扎实通信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通信运营商等领域工作,也可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一流本科建设点专业,拥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与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力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等工作,也可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