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始于1958年成立的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数理专修科,1979年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物理系,1997年淮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和淮阴教育学院物理系合并,成立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系,2009年物理系和电子电气工程系合并成立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现设有物理系、电子信息系、电气与测控技术系等3个专业系,2个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学院立足学科前沿和区域需求,“物理学”一级学科连续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并在“十三五”中期考核和期满验收以及“十四五”中期考核中均取得优秀等次。在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物理学学科中排名第68名,办学层次为中国高水学科,在中国大学物理学科排名前50%中唯一一所“学院”高校。电子信息为校“十四五”重点学科。
拥有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下设通信工程、控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3个领域。设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物理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省重点建设专业、江苏高校品牌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江苏省培养物理学定向乡村教师的专业,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物理学专业排名(应用型)首位(并列第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建设点、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注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先后获批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工信部“专精特新”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建设点、江苏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2人,5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余人具有海外研学背景,教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29人。欧盟玛丽居里学者1人,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双创人才”近20人,兼职博(硕)研究生导师10余人。1人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拥有“理论物理”、“信息功能材料设计与器件制备”、“传感网技术及其应用”等3个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科梯队1个,以及“理论物理系列课程”省教学团队1个。
建有低维物理与光电技术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现代检测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电磁感知与通信重点建设实验室、省光学感测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市现代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市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市微纳光学成像重点实验室、市毫米波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校政企共建淮阴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创新产业研究院,入驻淮安智慧谷。
近三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15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8项;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44项,市厅级及横向项目98项;18项科研成果获江苏省物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徐州市发明协会科技创新奖二等奖、淮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
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个班级获得市、校“周恩来班”和“周恩来班提名奖”。近五年,学院教师指导学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95项,包含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55篇。
学院获评“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院团委获评省“基层团建示范点”、省“五四红旗团委”。物理系入选江苏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中201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栉风沐雨,六十余载,培养了一批优秀物理学者、基础教育物理教师、电子电气工程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