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物电学院关工委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沈学础研究员来淮阴师范学院面向师生作题为《电子简史——从固体光谱谈起》的学术报告。淮阴师范学院物电学院部分师生及淮安市物理学会部分会员聆听了学术报告。
沈学础院士从自己做科研的历史娓娓道来,质朴无华,带领大家领略了自己用光谱方法研究电子发展的过程,一路充满了无数艰辛和欢笑。沈学础院士围绕“电子”“现代微电子”等凝聚态物理的热点问题回顾了电子发现的历史及其波粒二象性,并介绍了电子是能干有用又聪明调皮的小精灵,其行为具有多面性、多重性(人性化),令人惊异!他举例说明从生活常见光谱技术“X光体检”“核磁共振”“红外热成像”过度到“光传感器”“光电探测器”等高端应用。沈学础院士还介绍了他领衔的研究组最新研究动态,并鼓励广大同学们静心下来,坚持问题导向,开拓创新献身科学研究。
沈学础院士还就“量子态跃迁”“量子态杂化耦合”以及“回旋共振光谱”等专业学术问题和青年大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沈院士对祖国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倾情奉献,对青年教师和学子们真切关爱,对科学事业不懈追求,无不让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钦佩。希望青年教师和同学要学习沈院士的科学精神,要把老一辈的接力棒很好地接过来;激发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持续贡献淮师人的力量。
报告人简介:
沈学础,1938年2月生于江苏省溧阳市,1958年沈学础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上海大学理学院名誉院长。
沈学础院士6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固体光谱学,发展了多种全新的实验方法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曾获得世界电磁波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巴顿奖”,是我国红外物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红外物理实验室,这所实验室1995年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中国最重要的11个前沿实验室之一,其在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两次获国家“金牛奖”。沈院士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其它多项成果奖励;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沈学础关于InGaAs/GaAs中两类超晶格电子态共存、nipi结构光生载流子的长寿命、磁场下杂质电子—光学声子强耦合互作用等发现和研究结果,也有重要意义。
沈学础撰有《半导体光学性质》、《半导体光谱和光学性质》等。发表论文300多篇,并被国外同行广为引用,包括被编写入国外20多种专著、手册、教科书。